首页 > 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k8凯发版官网|为兰大喝彩,给兰大人点赞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6:33    次浏览

近期,青塔发布了2016年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的统计数据后,又相继以《竞争激烈的2016年国家杰青,本科都毕业于哪些高校?》、《代表未来的2016年国家优青,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哪些高校?》为题,分别对能够查询到的2016年的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的毕业院校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小编对其中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的2016年国家杰青和国家优青数据也进行了整理,统计结果发现我兰表现不俗(此处应有掌声),一起来看看吧。国家优青,即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也被称为“小杰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一年200个名额的杰青比,国家优青一年的名额是400个,评审通过的难度看似要低一倍,其实优青的竞争也同样非常激烈。更为重要的是,优青的平均年龄相比杰青要年轻好几岁,很多优青还远远未到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在未来更进一步。国家优青的本科校友和博士校友数量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2016年国家优青本科毕业院校统计数据上看(被合并的高校以合并后的大学统计),今年国家优青的本科院校来自90所高校。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国家优青有7人,位居全国高校第9名,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的国家优青也达到了5人,位居全国高校第11名。 国家杰青,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作为和长江学者一样备受关注的高端人才,国家杰青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近几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相当一部分都曾获得国家杰青资助,因此国家杰青有着“院士摇篮”的美誉。国家杰青的本科校友数量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2016年国家杰青本科毕业院校统计数据上看(被合并的高校以合并后的大学统计),今年国家杰青的本科院校来自88所高校,其中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也有4人以上,位居全国高校第7名。 原推送下面的评论区已经被兰大同胞和友兰人士占领了~~ 除了国家优青和国家杰青,再来了解下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统称,原来称为学部委员。他们代表着某一领域内顶尖的资深专家。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严格的评选才能成为院士。各大学本科教育培养出的院士校友人数,大致可以反映出这所大学本科基础教育阶段理工类学科的扎实程度,或者说理工类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据化学加微信统计结果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兰州大学共有9位本科毕业校友当选院士,居全国高校第七位,足可见我兰雄厚的人才培养实力。 据小编整理网上数据发现,建国以来当选的我兰本科毕业院士校友就有14位(见下表),其中3位为工程院院士,11位为科学院院士,地理系和化学系院士校友最多,均为4位,其次为现物系,有2位,物理系、数学力学系、生物系、医疗系各有1位。这项统计还未将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的李吉均院士和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力学系的郑晓静院士纳入统计。序号姓名就读时间培养阶段毕业院系评选院士时间及所在单位院士类别1刘人怀1958-1963本科数学力学系1999年(暨南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2葛墨林1956-1965本科、硕士研究生物理系2003年(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3秦大河1965-1992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地质地理系2003年(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院士4吴云东1977-1982本科化学系2005年(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5詹文龙1978-1982本科现物系2005年(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6姚檀栋1974-1982本科、硕士研究生地理系2007年(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士7王陇德1964-1969本科医疗系2009年(全国人大)中国工程院院士8涂永强1978-1989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化学系2009年(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9周其林1978-1982本科化学系2009年(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10舒红兵1983-1987本科生物系2011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11冯小明1981-1988本科、硕士研究生化学系2013年(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12夏佳文1983-1987本科现物系2013年(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13张人禾1978-1982本科地理系2015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14陈发虎1980-1990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地理系2015年(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注:此表中的就读时间,均来自网络,第一个时间为本科入学时间,第二个时间为在兰州大学最后一个学历毕业时间,因表格所限,不少校友中途一些年份为工作时间,但未标明。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培养中国顶尖的科学精英方面,我兰向世界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就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州大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内容来源:青塔、化学加编辑:崔乐颖责任编辑:李玉腾